椰城新春年味浓浓—我校印尼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新春活动特辑
发布时间:2016-02-23 浏览次数: 71

 

引子

公元201621日,中国农历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夜,“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小年的到来,拉开了中国春节的序幕。

这天一早,学生李安娜穿上了印尼特色的传统服装,与另外几位同样盛装打扮的同学一起,来到了印尼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与孔子学院的老师们一起,参与新华社全球“2016海外新春大拜年”祝福图片的拍摄。

大红灯笼、中国结、门神、春联等道具的衬托下,身着印尼传统服饰的学生们与穿着中国传统服装的志愿者们一起,通过新华网向远隔重洋的中国送上了丙申新春的祝福,也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了来自印尼阿拉扎孔院的问候,拉开了印尼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新春庆祝活动的序幕。

五载传承教书育人,素心有恒润物无声

2016年度印尼本土汉语教师培训中,现场绘制京剧脸谱、学习京剧基本动作这一全新板块引起了广大参训学员的关注。

参加培训的学员们由雅加达地区大、中、小学本土汉语教师组成,他们听取了孔院志愿者教师的京剧脸谱介绍,参照着脸谱图案,悉心绘制出了窦尔敦、曹操、典韦等历史人物的脸谱......为了让学员们对京剧有更多的认识,学员们被分成六组,分别由孔子学院的一位志愿者老师指导,学习京剧的基本动作,如整冠、捋髯、水袖等动作。

闭幕仪式上,学员们戴着亲手绘制的京剧脸谱,在孔院老师的带领下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京剧表演,让观众们也如身临其境一般体验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

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五年来,专门利用春节期间,举办了四次大雅加达地区本土汉语教师培训,除了教材培训、教学比赛等常规培训项目之外,还特别安排了体现春节的习俗如灯笼、水饺等项目的培训,让学员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也把所见、所学的中华文化教授给更多的学生,让更多的印尼民众了解中国。

吉祥如意贺新年,祈福则喜捞鱼生

“初岁元祚,吉日惟良”农历新年来临之际,受印尼著名侨领拿督斯里黄双安先生伉俪邀请,我校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老师和志愿者们赴黄先生家拜年,共度新春佳节。祈求来年好运,幸福安康且具有南洋民俗特色的“捞鱼生”仪式,让身在异国的孔院老师们感受到了春节文化在印尼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福建师范大学副董事长,黄双安先生一直十分关心、支持孔院的建设与发展,每年春节都邀请孔院老师们到家中做客,共叙家常,同赏春晚。

高朋满座舞彩宾喧,中华文化喜进校园

“穿着旗袍的中国老师,五颜六色的绳子在她们手中简单几个动作就编制出美丽的图案;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擀面杖,轻轻松松就擀出均匀大小、厚薄的面皮,用勺子舀出适量的馅料,在老师的巧手下转眼间就做出了一个精美的饺子;中国老师让我第一次知道,当红色的纸遇到了剪刀,可以变成漂亮的窗花与讲究的剪纸……”这是一位学生眼中的孔子学院“春节文化体验活动”的景象,活动当天,设置了“中国剪纸”、“中国结”以及“饺子”三个展示区域,近300位大学生参加此次活动。

在另一个以中学生为主的春节庆祝活动中,学生们演唱了中文歌曲、朗诵了中文诗、演奏了中国乐器二胡,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活动的最后,老师与同学们一同穿上中国传统服装,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服装秀,再次将整场活动拉向新的高潮。   

Hermmawan是总统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我对中国很有兴趣,所以我选择汉语作为第二外语。今天的活动我不仅吃到了我亲自做的饺子,还学习了中国结和中国剪纸的制作,我很开心。”在被问及参加活动的感受时,Hermmawan如是说。

国际舞台传播文化,高歌曼舞大美中华

  218日,孔子学院志愿者老师们一早就来到了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参加了大使馆组织的新年活动,为来自世界各国的嘉宾们带来了古典水袖舞《佳人歌》及江西民歌《映山红》。精湛的舞姿、悦耳的歌声博得了现场一阵阵掌声,让观众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了解中国的服饰和礼仪文化,孔子学院的老师们在表演中也传递了中国的“名片”,增进了国际友人们对中国的认知。

文化使者友谊桥梁,孔子学院道远任重

元宵灯会上花灯的次第绚烂也标志着丙申春节系列活动即将落下帷幕,在此次春节活动中,我校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通过举办多层次、多角度的系列庆祝活动,为远在南洋的海外同胞送上了节日的问候,也为印尼当地人民提供了一个友好的平台,以更好地认识中国,体验中国的文化。未来日子里,我校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会继续努力,致力于做中国文化积极的传播者,做中印尼两国友谊的桥梁。

(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新闻组)

图片一:2016海外新春大拜年

图片二:京剧脸谱大拜年

图片三:祈福则喜捞鱼生

 

图片四、五、六:中华文化喜进校园

图片七:中国传统服装秀

 

图片八、九:国际舞台传播文化

 

官方微信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