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报道我校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在菲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活动 |
发布时间:2011-11-29 | 浏览次数: 24 |
11月26日,《光明日报》第8版国际新闻版以《行走的孔子学院——记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为题,报道了我校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在当地社会大众中积极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活动,在菲主流社会引起较大反响。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行走的孔子学院”
——记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
(本报马尼拉11月25日电 本报驻马尼拉记者 付志刚)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由中国福建师范大学和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共同兴办。成立不到两年,该院克服困难,主动走出去,深入各地大中小学、政府企业,在社会大众中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活动,成为在“千岛之国”传播中国文化的一支主力军,在菲主流社会引起较大反响。
校园是孔院传播中国文化的主战场,但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没有被课堂所限,办起了“行走的孔子学院”,在全菲设立了16个汉语教学点。在北部吕宋岛的南伊洛戈省社区大学,汉语教师志愿者钟添福领着弟子们在校运会上表演起了长拳,展示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在中部米沙鄢群岛的宿务中学,汉语教学志愿者高扬用剪纸、窗花和中国结布置教室,引起全校师生的强烈好奇;在南部棉兰老岛的三宝颜,志愿者张发矩向师生们介绍了中国的七夕和中秋节,跟菲友人们分享中国式的浪漫和团圆。据统计,2011年,孔院直接教授学生8321人,而接受中国文化启蒙的则达数万人。教学时间是短暂的,但影响却极为深远。如今,取中文名、唱中国歌成为这些学生时髦的追求,“我爱中国”成为学生们的“QQ”群名。中国文化在当地青少年心中萌芽、成长。
政府机关是孔院开辟的第二课堂。应菲一些政府部门的要求,孔院为菲副总统办公室、外交部、海关总署等开设了短期汉语课程。这是一批特殊的学生,但志愿教师们通过中国文化和自身的魅力使这些官员学生折服,使他们爱上中国,增加了他们对中国人的了解。志愿者石章的自信使傲气的海关官员由衷地发出了“老师,您和我看到的中国人不一样”的赞叹;志愿者许璐将中式小点心搬上课堂,用中国美食征服菲外交官的心;菲副总统比奈因为其秘书是孔院学生,更是在中国国庆招待会发言时专门增加了“感谢中国志愿者老师”的文字。孔院中方院长章石芳老师认为,“不要小看80多个学时所传递的信息,这等于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推开了一扇门,从此中国变得不再遥远”。
利用各种机会向菲民众传播中国文化是孔院的另一成功做法。红溪礼示大学校长约瑟夫认为,中菲是近邻,但菲华人圈之外的老百姓对中国的了解几乎为零。因此,必须像在沙漠中播撒种子一样,让民众从点滴中了解中国。在孔院的影响和推动下,春节成了红溪礼示市的法定假日,而满城悬挂的红灯笼成了小城的一道独特风景。孔院2011年还成功组织了“茉莉飘香·春满千岛”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和体验活动,观众超过5000人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惊诧于国家汉办配发的文化传播工具书、影像资料之丰富、精彩。而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刘建超及我使馆外交官不仅多次亲临孔院指导工作,还亲自为孔院的文化传播活动牵针引线,对红溪礼示大学的鼎力支持更是孔院成功的重要保证。记者还注意到,约瑟夫校长不仅对孔院情况了然于胸,而且他对传播中国文化有助于中菲友好、有助于菲发展的远见卓识则令人敬佩。在该院的积极推动下,菲教育部已正式将汉语列为菲中学外语选修课程,与此相配套,该院还着力培养了一批菲本土汉语教师,这将使中国文化传播在菲中学制度化、长期化,意义深远。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