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丝银之路新探:明清以来全球化视野下福建与菲律宾的交流”学术工作坊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24-08-06浏览次数:10

福建师范大学菲律宾研究中心于2024729日至731日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举办了“丝银之路新探:明清以来全球化视野下福建与菲律宾的交流”学术工作坊。本次工作坊进行了为期一天半的报告与讨论,开幕式由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菲律宾研究中心主任朱峰教授主持。共15位国内外高校相关领域的资深学者进行了报告,分别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杰伟教授、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院长叶农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朱峰教授、关西大学名誉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内田庆市、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金国平教授、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涂志伟、台湾清华大学历史学副教授李毓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刘国鹏、瑞士苏黎世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博士后蒋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魏京翔、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代国庆、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研究员田小龙、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李朦以及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潘琳副教授、李莎老师。与会学者们就明清以来中菲历史文化交流、相关文献档案整理、个案分析与研究等方面进行了主题发言以及圆桌讨论。

 内田庆市就菲律宾早期汉学文献进行了文本源流的整理与分析,以及多语种文献中闽方言的痕迹,为福建与菲律宾的语言接触及交流史提供了许多研究材料和实证;金国平以“批信”这一寄托海外移民家国情怀的历史文献为研究对象,深入解读“批信”的历史文化源头,并指出“侨批”这一叫法并不准确,由于“批信”明代就已经出现了,更好的叫法应当是“批信”;李毓中从Martin de Rada访问福州450年这一时间点出发回顾了西班牙与福建交流史,特别是总结了在西班牙文献档案中所提到的福建历史和多种福建方言文献,展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前景;吴杰伟教授展示了不同地区海神崇拜的传播方式与表现形式,剖析海洋崇拜的传播过程和路径,阐释中国和菲律宾之间海洋崇拜的关联与影响,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些较少为人关注的文化面向。与会学者们亦关注到我国经典典籍在海外传播中的菲律宾印记、文人笔下的菲律宾印象、菲律宾闽籍华侨事迹、福建农业耕作技术及作物在菲律宾的传播等,展现了福建与菲律宾在历史中的文化交融,为中菲交流历史研究提供了更宽广的视角。

本次学术工作坊对福建与菲律宾历史文化交流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开展了一次高水平、多层次的学术交流盛会,分享了中国大航海时代福建地区与菲律宾之间语言文化交流、文本流传及菲律宾华人华侨等研究的新成果新经验。与会学者们对本次会议的组织策划、报告内容、论文质量和研讨效果等均表示了高度的肯定,并对我校菲律宾研究中心举办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活动,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寄予了殷切希望。

福建师范大学微信
学院官方微信
学院官方微博
0591-22869204 0591-22869204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大学城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海外教育学院